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北京游玩diy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北京游玩diy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北京风筝的来历、制作技艺特点?
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。造型匀称,制工精巧。北京风筝造型有五种基本形式:硬膀、软膀、排子、长串和桶形。工艺则大致分为扎、糊、绘、旋四项。从清末至今,主要有四个著名技艺流派:
一是金忠福,他的作品豪放、粗犷,色彩对比强烈,具有很好的远视艺术效果。不仅受到北京的老风筝迷们的喜爱,宫中也多喜欢用金家作品。“火神庙的黑锅底”指的就是金家几代人在地安门大街火神庙前摆的风筝摊上出售的“黑沙燕”;
二是人称“风筝哈”的哈姓风筝世家。哈记风筝,最早起于清光绪年间。哈家几辈艺人,技艺全面,所制风筝,全部是高级的绢制品,选材严谨,骨架坚固平整,画工精致。品种有:云龙、五蝠、百蝠、云蝠,哪吒、刘海、蜻蜓、蝴蝶等,其中以“瘦沙燕”最为有名。哈记风筝的另一大特色是吃风力准确,根据风力大小而制作不同的风筝;三是孔祥泽,他制作的风筝仿效曹雪芹的艺术匠意;四是画家马晋,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文人气质。
如何在家自制老北京发糕?
制作步骤:
1、大米粉适量白糖加冷水调成稀糊状,粉水比例为1:2。
2、隔水加热,其间要不停的搅动,至到米糊出现颗粒状的形态时即可。(不要加热的太过太干,那样发酵时不容易膨胀,口感较干较紧)
3、少许酵母粉用温水调开,米糊温度降到不烫手时,将酵母水调入调匀,倒入容器中密封发酵,天气热的话大概发五个小时就好了,看到米糊的体积变大,表面有好些鱼眼泡时基本就可以了。
4、面上洒熟芝麻,开水上锅,大火蒸25-30分钟即可。
北京蜜贡制作方法?
蜜供是老北京的糕点之一。
根据《清稗类钞》记载:“所谓蜜供者,专以祀神,以油、面做夹,砌作浮图式,中空玲珑,高二三尺,五具一堂,元日神前必用之。”显然,这是老北京祭神祭祖用的祭祀糕点。
按着老北京的习俗,在每年的除夕晚上,要祭神和祭祖。祭祀时在供桌上必不可少的是码成塔形“蜜供”、摞成塔状的红苹果和金银供码。这些供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能撤供,分给家人吃或送给亲友们品尝。
除成堂整碗的“蜜供”外,点心铺每到严冬,按节令也卖成堆、成块的散蜜供,叫“碎蜜供”,或叫“供尖儿”。这就使得老北京人在撤供前能够吃到蜜供。
蜜供碎制作方法是用香油、温水、小苏打和面,在将面团擀成薄皮,涂上一层红色,叠成卷,正反各一刀切成条,然后从小口处翻个麻,就成了“糖辫”。随后将“糖辫”下油锅中炸成焦黄。
等到凉透后,再挂上用白糖、麦芽糖、蜂蜜、桂花制成的糖汁,叫做“挂浆”。最后将挂好浆的糖辫按着四方形码起来,做成塔的形状。一般的高度为一尺到二尺不等。这就成了祭神祭祖的蜜供了。
在清代北京崇文门外药王庙设“蜜供局”,专供皇室祭祖用。解放后,象征佛塔的“蜜供”销声匿迹,人们只能买到碎蜜供。到十年浩劫期间,就连碎蜜供也不见踪影了。
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,荟粹园糕点店恢复了碎蜜供的生产。前门外的百年老店正明斋饽饽店也恢复了生产。如今在每年的腊月,在荟粹园、正明斋、稻香村等知名糕点店都能买到质量上乘的蜜供。
北京蜜供的制作方法:
1、用香油、温水、小苏打和面,在将面团擀成薄皮,涂上一层红色,叠成卷,正反各一刀切成条,然后从小口处翻个麻,就成了“糖辫”。
2、将“糖辫”下油锅中炸成焦黄,待到凉透后,再挂上用白糖、麦芽糖、蜂蜜、桂花制成的糖汁,叫做“挂浆”。
3、将挂好浆的糖辫,按着四方形码起来,做成塔的形状。一般的高度为一尺到二尺不等。
蜜贡: 主要原料是面粉、油、糖、桂花,油炸成型后挂浆而成,蜜贡中有红线,口感酥脆,但不油腻。
蜜供碎制作方法是用香油、温水、小苏打和面,在将面团擀成薄皮,涂上一层红色,叠成卷,正反各一刀切成条,然后从小口处翻个麻花状。放入将烧好的大约7成热的油温炸制。
在北京地区制作腊肠和腊肉,怎么制作比较好吃?
腊肉的做法: 1、备料: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,切成0.8一l公斤、厚4—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。如制作无骨腊肉,还要切除骨头。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、精硝0.2公斤、花椒0.4公斤。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.5公斤、精硝0.2公斤、白糖5公斤、白酒及酱油备3.7公斤、蒸馏水3—4公斤。辅料配制前,将食盐和硝压碎,花椒、茴香、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。 2、腌渍有三种方法:(l)干脆。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,按肉面向—下顺序放入缸内,最上一层皮面向上。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,腌渍3天翻缸;(2)湿腌。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,中间翻缸2次;(3)混合臆。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,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,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%。 3、熏制有骨腌肉,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。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—9公斤、木屑12一14公斤。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,引燃木屑,关闭熏房门,使熏烟均匀散布,熏房内初温70℃,3—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—56℃,保持28小时左右为成品。刚刚成的腊肉,须经过3—4个月的保藏使成熟。 腊肠的做法: 灌肠用的肉,瘦肥肉按七三的比例买回,十斤肉里瘦肉七斤肥肉三斤,汾酒二两(现建议用红葡萄酒,做出的颜色很好)。白糖三两(南方的腊肠偏甜,也有放六两的),盐二两,生抽二两,在过去做腊制品还要加点硝,这东西估计不好买,没有也罢了。有的话加四钱。这些就是腊肠肉的腌制调料的比例啦,大家按做的量调整比例。 将瘦、肥肉分别切成小丁,也有将瘦肉切成薄片,浸清水去血水后再切成丁的,肥肉切丁后用温水洗一下滤干水。把调料放在大盆里,倒入肥肉丁搅拌均匀,约腌一小时,然后再放瘦肉一起再搅拌均匀。主要是肥肉没有瘦肉容易入味,所以要先腌肥肉。 肠衣(以前的那种猪肠衣还得用温水泡软再捏干水分)一头用麻绳(现在可用棉绳,别用化纤绳,一烤就化了)扎好,在另一头开口处插入一个宽口的漏斗,将搅拌好的肉从漏斗灌进肠衣,灌好一段就用绳子扎一段。 将全部灌好的的肠放进七十度的热水里烫一下,拿出滤干水。将烫过水的肠穿放在竿子上,挂在太阳底下有风的地方晒(冬天腌制最好)。晚上就用小炭炉上慢慢烘(用烤箱四十五度烘烤不知可不可以?我没试过啊,有志之士不妨一试),第二天再拿出去晾晒。晒上五六天腊肠衣就会收缩,外表变得很油润,腊肠就做好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游玩diy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北京游玩diy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